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改革开放40年】40年,从“只生一个好”到“全面两孩”

中国卫生 中国卫生杂志 2020-02-10

医改

看中国医改

读中国卫生




中国卫生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习近平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建议后,生育政策的又一重大调整。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只生一个好”,到如今全面放开两孩生育,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牵动了万千家庭的神经,并深度影响了百姓的生活。从一孩到两孩,从三口之家到一家四口,做好生育政策调整这道加减乘除法,是惠及亿万家庭的甜蜜事业。


40年生育政策变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经济恢复、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改善和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的提高,我国总人口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4亿人迅速增加到1970年的8.3亿人,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国家从70年代初开始在城乡推行计划生育。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



40年来,我国实施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环境压力有效缓解,妇女儿童发展状况极大改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力支撑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也为世界人口发展和减贫作出了重大贡献,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在此过程中,亿万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广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也付出了辛勤和汗水。



进入21世纪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口总量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群众生育观念发生重大转变,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养老抚幼功能弱化;人口红利减弱,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国际竞争优势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变化对人口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在13亿以上。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坚持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长期性,立足国情,遵循规律,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建议。单独两孩政策稳妥扎实有序实施,为进一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积累了经验。



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定,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面两孩时代正式开启。

 

甜蜜的“负担”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已近三年,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二孩人数超过800万,二孩及以上占全年出生人口超过45%;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二孩出生占比超过一孩,达到51%。

从单独两孩到全面两孩,中国的常规家庭规模正在从一家三口向一家四口转变。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少家庭因为生育政策的调整,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一孩变两孩,三口变四口,并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一道复杂的社会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受经济社会因素影响更加明显。调查显示,群众不打算再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等。

 

如何解开落地“方程式”



 “为实现全面两孩政策预期的人口和社会发展目标,要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并且尽快落地。”相关专家表示,由于养育子女成本提升,就业与养育孩子之间没办法平衡,没人帮助带孩子等原因,大量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夫妇选择不生育。为了使想生育二孩的夫妇生得起、养得起,呼吁政府建立按政策生育的鼓励政策和措施,研究完善生育保障、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和家庭发展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认为,如果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全面两孩政策将加剧女性面临工作和家庭的双重负担。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彭希哲教授指出,应及时出台有利于企业支持女性职工就业的相关政策,如规定女职工比例;政府应通过给予补贴的方式,鼓励企业建设托儿所和幼儿园,以缓解女性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问题。



同时,还要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以国库为后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的城乡一体投入保障机制。财政对原有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不能削弱,以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持续性,保证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所需的事业发展经费、免费服务经费、奖励扶助经费全面落实。

据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科主任孙伟统计,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她所在科室开展试管婴儿的家庭数量比以前增长了50%以上。“处于较佳育龄期的年轻夫妇由于经济压力等方面的原因,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愿望普遍不强烈。35周岁以上的人群(多为70后),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是生育二孩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年龄及身体原因,70后在我院生殖中心只有2%的人能够走到产科,也就是说大多数孕妇都发生了早产、死胎或停止发育等。所以从健康生育的角度看,今后需要加强知识普及,让想要二孩的家庭及早规划,鼓励大家在身体条件较好的时候生育。”

全面两孩要顺利落地,卫生人力资源的保障必不可少。根据国务院要求,“十三五”期间要加快产科和儿科医师、助产士及护士人才培养,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这个目标要想达成,其实并不容易。以助产士为例,根据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在2017年1月对国内78家医院的网络调查,有完整数据报告的45家医疗机构2016年分娩总量162962例,其中顺产97763例,而同期产科注册护士20519人,其中助产士仅3622人。

与产科相比,儿科医生的缺乏同样令人担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丁洁近几年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在她看来,国家不仅要给儿科医生定项补助,稳定现有儿科医生队伍,还要鼓励培养人才。政府有关部门可针对儿童医院与设有儿科的综合性医院制定专门补偿机制,缓解当前儿科“亏本经营”的窘境。



对于放开二孩之后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国家也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完善配套政策,修订好地方条例,编制人口发展规划,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强化妇幼健康服务,强化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出生缺陷防治,扩充产科儿科床位,促进优生优育。维护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加大对特殊家庭的扶持力度。加强托幼、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强化督导检查,回应群众关切,使这一民生实事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文/本刊记者   连    漪

本期编辑   高艳坤

《中国卫生》


扫码订阅

权威的医改解读

热门的医改话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